在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复杂棋局中,近期基金的一系列操作引发了广泛关注。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2 月 25 日当周,基金经理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和期权中的净多单削减幅度高达 50%,从一周前的 16,526 手锐减至 8,209 手;玉米期货和期权中的净多单也减少了 16,079 手,比例达 4.55%,降至 337,454 手。这一轮基金的疯狂抛售,背后与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紧密相连,也让市场对大豆和玉米价格的走向充满担忧。
从大豆市场来看,基金大幅削减看涨押注并非偶然。一方面,南美作物天气改善,巴西大豆收获进入季节性高峰期,大量大豆涌入市场,供应预期显著增加。另一方面,美国大豆出口销售一直处于疲软状态,而特朗普宣布美国将在 3 月 4 日对头号玉米进口国墨西哥征收 25% 关税这一消息,无疑让市场雪上加霜。尽管美国农业部在年度展望论坛上预测下一年度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降低,期末库存大幅降低,但在诸多负面因素的冲击下,这一利好对价格的支撑显得较为有限。市场担忧一旦关税战全面打响,美国大豆的主要进口国可能采取报复性措施,进一步抑制美国大豆的出口,导致其库存积压,价格承压下行。
玉米市场同样深陷困境。美国农业部年度展望论坛数据显示,2025 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预计将达到 9400 万英亩,较去年增加 3.4%,这一数据远高于市场预期,预示着未来玉米供应将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南美玉米产区天气条件有利,巴西、阿根廷等国的玉米丰产预期逐步兑现,全球玉米市场供应呈现出充裕状态。再加上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美国玉米出口面临潜在威胁,基金多头纷纷选择平仓离场。在 2 月 25 日当周,CBOT 玉米期货下跌超过 4%,其中上周四至周五这两个交易日里,在特朗普关税威胁消息的刺激下,玉米期货暴跌近 5%,价格创下 1 月 10 日以来的新低,市场悲观情绪蔓延。
对于全球农产品贸易而言,关税政策的变化犹如一只无形的大手,肆意拨动着市场的天平。一旦关税大幅提升,农产品的进出口成本将显著增加,这不仅会削弱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还可能引发贸易伙伴的报复性措施,进一步扰乱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从过往经验来看,贸易摩擦往往会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市场避险情绪上升,资金加速撤离相关期货市场,加剧价格下行压力。
展望未来,大豆和玉米价格的走势仍充满不确定性。如果关税政策持续保持紧张态势,且未能在短期内达成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基金的抛售行为可能会继续,大豆和玉米价格或许将进一步走低。尤其是在全球供应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市场对价格反弹的预期愈发黯淡。然而,若各方能够通过谈判等方式缓和贸易紧张局势,稳定市场预期,那么大豆和玉米价格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支撑,出现阶段性反弹。但不可忽视的是,即使贸易摩擦缓和,农产品市场还需消化当前的高供应压力,价格要恢复到此前的高位水平,仍面临重重挑战。